【陪跑界諧星:寵與愛,界線之別】
#新書上市倒數4天
#新書內容搶先看 https://reurl.cc/A8Vj8p
新書《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》分為四部,每一部皆有想要傳遞的知識與工具,其中包含「情緒三態」、「聽核心2.0」、「陪跑界諧星」、「安頓內在心法」、「養成對戒」等工具使用。
這些工具應該用在什麼樣的情境與地方,書裡有詳細介紹,有機會在粉專裡,也會以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例子做介紹。
今天想和大家談「陪跑界諧星」中的「界」,藉此帶出寵與愛的差異。
上週末,三三放學回家後,對我高聲歡呼。
三三:媽媽,我真是太開心了,今天真是我的幸運日。
我:有什麼好是這麼開心?
三三:媽媽,小U跟我和好了,我太開心了。
我:哇,真的?
三三:真的,我們和好了。
我:真的、真的、真的和好了?
三三:真的真的,我們和好了。
我:我實在太驚訝了,怎麼辦到的。是你向她提出和解?還是她提出和解?
三三:應該算兩個都有吧。
我:哇哇,這真是一件值得開心的大事耶!
我同三三一起開心,為三三所開心的事情,為她感到真誠的開心。這真是三三近日收穫到最大的開心之事。畢竟她在這個事件中,受困太久。
然而這個事件一開始發展,從人際困境,到學會與困境相處,再到生出脫困的勇氣,這之間我究竟做了些什麼,讓三三得以在受困兩個多月後,突破重圍?
我仍舊歸功於「真心陪伴」有絕對的關係。
許多粉專的朋友,在三三與小U事件裡,對於孩子受困於人際關係困境時,我提出只要專注「陪伴」孩子長征的觀點,有著許多困惑,不明白僅僅只是「陪伴」,怎麼能預防孩子走上歪路,阻止行為出現暴力手段?
事實上,我提的「陪伴」,係指「真誠的陪伴」,而這份真誠,自然是在父母對孩子教養的「界線」範圍內。
意思是就是,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時,父母教養的界線與規範也不能丟失,孩子才能有所依據的成長,朝正向的目標發展。
這也是新書裡,我極重視「陪孩子走過情緒風暴」的五大核心工具:「陪跑界諧星」。
其中的界,就是界線(規範)。
愛與寵的最大差異,也就在此。
寵,是以孩子為大,以孩子開心為目標,無邊無際的討好孩子。
愛,是在適度的規範內,讓孩子在愛的環境裡,學習適應規範,學習獨立,學習成長。
因此每次衝突後,孩子情緒稍緩,理智恢復的階段,我會重申我的界線,例如我曾提過「川川因為沒有上台說故事,得不到禮物,而在車子裡大吼大叫踹椅子」的事件裡,在那則故事中,當川川情緒稍微平靜一些時,我介入後說的第一句話是貼近,第二句話便是我的界線。
我告訴川川:沒有上台說故事,確實會令人難過,你是可以生氣難過的,但是在車子裡踢椅子,是我不能接受的,你得用別的方式發洩你的情緒。
這就是我的界線(或規範)。
我既貼近了孩子憤怒的情緒,又同時給出孩子依循的方向,孩子便不至於脫離軌道太遠。
因此,當父母真的傾聽孩子了,理解孩子的困境,貼近孩子的感受,與孩子站在同一個位置,用更宏觀的眼光看待問題,並且提出允許的界線,協助孩子往更好的方向發展,這才是我想帶出來的「陪伴」。
囿於文字的表現方式無法太過複雜,因此我僅在許多文章內提出「陪伴」只需「傾聽」,可能讓許多人不解其真正的內涵。事實上,正確的說法應該是「陪伴」最重要的關鍵,是「傾聽」,而這份傾聽,是在安全的界線所展現的。在安全的環境內學會傾聽,就能讓所有孩子有被陪伴的感受,這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課題。
在安全的界線裡展開的陪伴,會引導三三的行為往好的方向發展,因此力量的生成會如底下標示的方向進行:
傾聽(孩子感覺有人陪伴,不至於孤單)→核對目標(在父母的陪伴下,生出勇氣。父母透過提問,清楚標示界線,啟動孩子思索困境)→協商辦法(當內在穩定了,孩子便能生出力量,想出辦法去面對困境)
因此當三三歡呼她和小U再度和好之後,我與她的談話,也會以「聽核心2.0」為基礎,以「陪跑界諧星」為軸,向外拓展對話,讓三三更能釐清「和好」之後,可能會面臨到的困境,思索眼前的「和好」除了珍惜之外,若無法長久,該如何再次面對困境。
這亦是「界」的再次展現,透過提問,讓三三明白父母的界線在何處,如「萬一小U又再度跟你吵架了,你會罵她嗎?或做出傷害她的行為?」這便是我在意的界線,透過核對,三三會更加明白自己看待自己的行為,不至於走偏。
🔥12/25送自己聖誕禮物《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》https://reurl.cc/A8Vj8p
🔥 2021最佳的新年禮物《許榮哲的故事課》線上課https://reurl.cc/N6vl2Q
🔥 2021年3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:https://reurl.cc/bRDayM
✔李儀婷「愛的賽局理論‧親子教養工作坊」
唯有父母體驗了愛
才能真正的貼近孩子
給予孩子溫暖的陪伴
讓孩子成為一個高自我價值的人
親子對話值得父母一再練習